網站首頁關於誠敬儒資訊中心文化服務產品服務文化樂園招商加盟招賢納士聯繫我們
 
文化乐园
    德育故事     经典精读     儒家有约     圣贤恩泽     修学次第     善文赏析     其他资料下载    德音雅乐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为:首页 >> 文化乐园 >> 经典精读
 
《群书治要360》60
作者: 发表时间:2016-09-19 浏览次数:879 次

  第二十讲03

  “十曰以谗嫉废贤能”,就是因为小人的谗言,因为小人的嫉妒、陷害,然后废弃了贤德之人。这个情况还是相当多的。我们看历史当中很多千古文章,都是忠臣被贬,离开朝廷写下的文章。那代表要遇到一个明主,其实并不容易。魏征,还有唐朝这些大臣,遇到太宗皇帝,他们是非常的感佩,然后进而为国效忠。
  而太宗,他在贞观时期,也会遇到一些奸邪之人陷害忠良的情况。比方在贞观初年,魏丞相是担任秘书监的工作,结果有人告魏征谋反。哇,谋反还得了,谋反是要诛九族的。结果太宗说道了,“魏征在我还没当皇帝以前”,魏丞相那时候是在太子的麾下担任重职,而那个时候因为是在太子底下,当然要尽心为太子,所以曾经也给太子建议,太宗是太子往后执政最大的一个挑战,所以应该趁早想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太宗讲道,“昔日是我的对头,仇人。但是,是因为他忠于他的主上,这并没有错。现在已经是我做皇帝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唐朝尽心尽力,他是忠诚的人,所以我擢拔他。但是为什么还要胡乱造这样的谗言诬谄呢?”太宗没有去跟魏大人讲这件事,马上就给告魏征谋反的人治罪了。这么做也是让这些奸邪之人,不要没有顾忌的嫉妒这些贤人,甚至进谗言。太宗这么做也是“正身以黜恶”,自己做得正,然后让那些有邪念的人不敢造次。
  所以这“十难”假如不能够把它排除掉,反而还犯了这十点的话,那贤臣就不能被重用了。贤臣不能重用,“则国非其国也”。贤臣是国家的栋梁,不用了,柱子就坏了,这个房子还能稳固吗?“国非其国”了,这个国家也不能算是称得上稳定的国家了,甚至于很快的就要危亡了、败亡了,可能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了。这是强调的,“十难”克服了,才能真正尊贤、任贤、用贤。
  我们接着看第四十四句,在第六册七百八十五页。这是出自《六韬》,《六韬》是姜太公先生的著作。文王礼贤下士,感动太公来辅佐周朝。我们看七百八十五页第六行,第二段开头。我们一起来把它念一遍:【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也。无得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好用世俗之所誉。不得其真贤。】我们经文是到这里,而待会我们再看后面的诠释就更明白这一段话。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道,“君务举贤”,国君非常致力于举荐这些贤才,“而不获其功”,反而没有能收到很好的治理国家效果,“世乱愈甚”,社会混乱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到了国家危亡的地步,“何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文王想,用了贤才应该国家会越来越安定昌盛,怎么适得其反?以这个情况来请教姜太公。
  太公接着说了:“他虽然强调推举贤德之人,但不能很好的加以任用。”重视举贤,但是第一个,举的是不是真贤?举了以后是不是真用?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看表面,或者只体会到表面,甚至于不能只做表面而已;都要是真正理解,真正照着做才行,才能得到利益,不然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有“举贤”,但是不用,这是只有“举贤”的美名,空有美名,“无得贤之实也”,却没有能得到真正人才的帮助,那国家就不获真实的利益。
  结果文王接着问了,那“其失安在”,那他的过失到底错在哪里?太公接着讲:“他的过失最重要的,他所谓的用贤才,是用到了那些世俗所赞誉的人,他就觉得是贤才。”很多人都说好,那就用他吧,这不一定。
  我们昨天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齐威王,他当时候召集即墨大夫,我们上一节课讲的,身边的人都说他不好,但是威王并不是听了那么多人就信了,他派人到即墨去看他治理的状况,结果是治理得非常好。反而阿地的大夫,身边很多人都说他好,结果派去一勘察,荒于政事,甚至鱼肉乡民。后来了解到,身边这些人都是受他的好处,帮他讲好话。不能用的都是很多人说他好,你就觉得他贤,就用他了。所以他过失在,都用了这些世俗称誉的人,而不是得到真正的贤才。
  在《了凡四训》当中有讲到,一般的人都觉得乡愿很好,都不得罪人那种人。其实正直的人,真为国家办事的人,哪有说不得罪人的道理?难免都会让一些人看不顺眼,为什么?他既得利益嘛。你为公了,为国家了,有时候可能会让他感觉,会让他失掉利益了,他是私心作祟,就攻击这些正直的人。所以这个时代要把事做好,哪有不被人批评的道理?可是这一批评,国君就要判断,他是分析得很正确的,还是他私心作祟?所以这里把根源点出来了,过失、问题出在,国君假如只用这些世俗赞誉的人,可能就不能用到真正贤德之人。
  文王很好学,请教问题都问得很彻底。所以我们接着看在书上讲到的,“文王曰:好用世俗之所誉者何也”,所谓喜欢用世俗赞誉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太公接着说了,他假如都只有听这些世俗的赞誉,可能他会判断错误。所以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所有人都说他好,你也要冷静去判断;所有人说他不好,你也要去了解清楚。尤其政治腐败的时候,那些真正想改革的人,大部分的人都骂他,那他不好吗?
  所以不能很冷静的去分辨的话,“或以非贤为贤”,不是贤德的人,你把他认定为贤德了;“或以非智为智”,他不是有才智的人,你还以为他有才智。因为这些既得利益的人都说他好话,你就判断错了。“或以非忠为忠”,他不是忠心,以为他忠心;“或以非信为信”,他不是真正诚信,以为他诚信。“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赞誉的,就觉得他贤;很多人批评、毁谤的,就觉得他不肖,就是不贤德。国君假如这样来看待事情,可能会形成什么现象呢?“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就是搞党派的人受到提拔,反而不结党营私的被排挤掉。几千年来很多朝代都有党争,问题就出在这里。从下属来看,私心没有去掉;从皇帝来看,是他没有能判断邪正忠奸的能力。再深一点,喜欢听好话赞誉,不喜欢听忠言。喜欢被巴结谄媚,才会判断错误。
  “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明明看起来在用贤德之人,怎么最后国家越来越纷乱,讲得很清楚了。用错了人,这一些既得利益者结党营私了,然后就排挤贤德之人,甚至忠臣被陷害,死于无罪。而这些邪臣都以“虚誉”,都是不实的称赞美名取得了爵位,这样的人一得到位子,都谋他的名闻利养了,哪会为国家办事呢?所以“世乱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那这个国家就很难不败亡了。
  其实不只是治国如此,我们在举办一些好人好事,举办一些活动,我们在肯定这些善人的时候,都必须要很实际的、低调的去了解他们是不是真正是有实德,真正做的都是善事,不能是听别人讲而已。那些讲的人有时候跟他关系很好,就帮他做疏通工作。假如推出来的道德模范,是有名无实的,反而老百姓心里就很难认同。这个时候要公正来举道德模范、举贤才好,不然就失人心了,失公平了。所以做什么事都要做得非常扎实才好,不然好意最后感得人民的失望、不信任就麻烦了。
  “文王曰”,文王接着又请教了,那怎么样才能真正举到贤才?“举贤奈何?”太公接着说了,“将相分职”,将军、宰相各司其职,“而各以官举人”,而分层负责,每一个官位依他的职责权限来推举人。“案名察实”,依照他的职分来考察,他有没有尽到他的本分,尽到他的职守。从这样依据他应该尽的本分职责,来考察他的才能,才德能力,所谓“选才考能”。“令能当其名,名得其实”,就是整个考查要很准确,看他有没有名副其实。
  所以“治本在得人”,《资治通鉴》里面讲,政治要办得好,要得人才,“得人在审举”,推举的时候要慎重。而怎么样推举能慎重呢?“审举在核真”,能考核正确真实的状况,不会误判,能确定这个人是名副其实就对了。所以这个是“则得贤人之道”,就是考察清楚,名副其实。“文王曰:善哉”。文王好学,举贤的道理都能了解得透彻、清楚。
  接着我们看四十五句,是在第九册一千一百一十一页。这段话我们看到,是在一千一百一十一页的中间的位置,在第七行。【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辨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一个为人君者假如侮辱了他的臣子,侮辱了他的臣民,那有智慧的人不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因为你不尊重他。所以孔子讲,“君使臣以礼”,国君对待臣子以礼相待,尊重他;“臣事君以忠”,臣子事奉国君就会尽忠诚,这是互相交感的。你侮辱他了,“士可杀,不可辱”,那他不愿意出来了。“辩者不为使”,有辩才,有很好口才的人,他也不愿意代表国家出使外交了;勇猛威武的人,他就不愿意冲锋陷阵,为国家的危难去出力了。有勇猛的人他特别讲道义,你侮辱他、不尊重他了,就很难感得他的忠心。
  所以智者假如不为国家出谋划策了,这个“社稷”,就是国家,就很危险了,“社稷”代表国家。那决策都错误了,危难很快就来了。智者不出来了,就愚昧的人当权了。“辩者不为使”,有辩才的人不出使了,国家的外交做不好。那跟很多国家不能办好外交,甚至发生一些误会,都是国家的危险。“勇者”,勇猛威武的人,“不为斗”,不为国家冲锋陷阵,“则边境侵”,边疆就受到侵略,甚至国家都有可能被占领。所以人君侮辱臣子,感来的结果是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
  而这一段话,其实是一位臣子劝他的君王谈出来的,这个臣子叫做虎会,他劝他君王也非常善巧。我们看到这一页的一开始讲道,“赵简子上羊肠之阪”,赵国国君赵简子刚好他要上一条山坡路,很狭窄,不好走。其他臣子都赶紧“偏袒”,就是把衣袖卷起来,帮忙一起推车,而只有虎会不去推,然后只是拿着自己的兵器,戟,在那走,不帮忙,边走还边唱歌。不出力还唱歌,让人家感觉起来就不舒服了。
  结果简子就跟虎会讲:所有的群臣都在推车了,唯独你拿着这个戟的兵器,还一边唱歌,不出力。这样是不是你虎会为人臣子,不恭敬君王,还侮辱君王。而且你为人臣侮君王,还在那吊儿郎当唱歌,不帮忙,“其罪何若”,侮辱国君的罪是什么?结果虎会说了,“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该判死而又死的罪。
  简子一听很好奇,什么叫死而又死的罪?就问,“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接着说了,死而又死就是,自己死了,连妻跟子,太太跟孩子都也要被跟着处死,因为这个罪太重了,侮辱君王,“若是谓死而又死”的罪。当然赵简子听了,很认同,不能侮辱国君。赵简子高兴了,接着虎会抓住了这个机缘。很机智,抓住这个机缘,接着跟国君讲,“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国君,您刚刚已经听了为人臣侮辱主子的罪应该是死而又死了,那现在您愿不愿意,“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您要不要听一听为人君侮辱臣子是什么结果呢?刚刚听的是臣子侮辱国君,顺势的,“国君,您要不要听一听国君侮辱臣子会怎么样?”当下“简子曰:何若”,简子当然就顺着这样听下来,就很好奇的:那会怎么样呢?就是接着我们刚刚讲的,侮其臣,最后是“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结果社稷会危,外交会不通,边疆会受侵扰,而没有人愿意出来,最后国家败亡了。
  结果简子听完这一段,虎会很善巧的借由推车的机缘,把为人君不能侮臣的道理跟简子讲透了,把严重后果都讲了。结果简子听完说,“善”,讲得好!“乃以会为上客”,非常尊崇虎会,最后重用他。这个是劝君王,有善巧方便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一句,谢谢大家!

顶部
 
南京诚敬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苏ICP备14059449号
電話:025-58553676 傳真:025-84369466-888 郵箱:cjrwh@sohu.com
公司辦公地址(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农商街228号诚敬儒文化
华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中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及客服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