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關於誠敬儒資訊中心文化服務產品服務文化樂園招商加盟招賢納士聯繫我們
 
文化乐园
    德育故事     经典精读     儒家有约     圣贤恩泽     修学次第     善文赏析     其他资料下载    德音雅乐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为:首页 >> 文化乐园 >> 经典精读
 
《群书治要360》64
作者: 发表时间:2016-09-26 浏览次数:686 次

第二十二01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看四十八句,第十册一千三百一十五页,在中间的位置,中间下面。我们一起念一下:【明主患谀己者众。而无由闻失也。故开敢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苟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欢然之。】一开始讲到了“明主”,英明的君主,他担忧的是谄媚自己的人太多,这样他就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能纳谏的态度来自于:第一个,他的自重自爱。他希望成就自己的德行,而不是虚度光阴。再来,他有爱民之心。他希望把国政治理好,不能误了老百姓,要不断地察自己的过失,把政治办得更好。所以能很好地接受臣子的劝谏,他根本的动力还在自爱、爱人。
  相同的,我们今天听亲朋好友的劝告,假如很难接受,第一个,我们不自爱了,我们又随顺自己的习性,听不进忠言了。再来,是我们也没有爱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因为我们得过且过,父母、亲人都还要为我们担忧。所以从这个分析,我们还是比较爱我们的坏习性,不爱道德,不爱身边的人。所以这些理,我们得冷静想想,最大的障碍,在自己好面子,在自己自我太强了,都是“我”的感受、“我”的想法,不能体会到对方的善意、苦心。
  我们之前有提到,有一次太宗的女儿出嫁,结果魏大人劝谏说,公主出嫁的嫁妆超过了长公主。长公主是指太宗的姐姐。称为长公主,她的辈分就是高于所有的公主,其实也是公主的姑姑辈了,所以这样是违礼的。那是太宗家里的事,是很敏感的,但魏丞相也是直接劝谏。而且皇上守礼,臣民百姓就跟着效法了,上行下效。
  其实一个领导者、一个君王应该没有家事、没有私事,他所做影响的面都是很大的。所以在经典里面都是期许这些在位者、有影响力的人,要“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一举一动都要有一种责任,带动正确社会风气的一个心境,读书人应该也是如此。《了凡四训》说的,“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要给社会一个好的模范。有这样的心境才称得上读书人,不是学历很高就叫读书人,是能胸怀国家、人民,这才是读书人的一个心境。
  而当时候魏征这么一提醒,是在道理上符合礼教,太宗接受了。结果回到家见到他的皇后(长孙皇后)的时候,把这个事给皇后说了,因为毕竟是他们的女儿要出嫁。讲完以后,长孙皇后真有德行,那是自己的女儿,魏大人是要砍自己女儿的嫁妆。人有时候因为情爱,就变得不理智了。长孙皇后听了以后,对太宗讲到,“魏大人这么做太正确了!”
  长孙皇后又借这个机会,让太宗皇帝更体恤他的臣子。她说:“我是你的妻子,跟你这么亲密,这么多年走过来,纵使我要劝你,还是战战兢兢,有时候都不大讲得出来。关系这么密切,要劝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你的大臣,他们的难度远远在我之上,甚至还要恐惧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他们肯这么样给你进忠言,比我更难,所以太难得了!”更肯定魏丞相。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启示,其实身边的亲朋好友要劝我们,有时候也是难以启齿,为什么?顾及我们的面子,还得要顾及我们的脾气。“看他今天心情比较好一点再劝吧。”他考虑很多,他要鼓起勇气,才能劝我们。假如我们想到劝我们的人这么难,这么大的苦心,反而就容易接受他的劝。所以能够设身处地他的难,就会珍惜他的难,然后去接受他的劝。所以难不是难在外面,是难在我们自我太强。“你这么说,我不高兴,我不能接受”,都是这个“我”在作祟,才让我们听劝告难。
  所以能体恤他人劝我们难,能体恤到,我赶紧改掉过失,我才能利益我的孩子,利益我的家庭,利益我的团体,有这份爱心、责任心了,就会感激别人的劝,因为真的不想给身边的人不好的影响。所以早一天有德行,当然能早一天利益人。我们看,尧帝、舜帝他们都是欢喜接受别人的劝,这都是跟他爱护百姓很有关系。大禹是圣人,“闻善言而拜”,这个大臣劝的是对的,对他自身还有对国家很有帮助,他给他行礼,给他拜谢。所以我们从今起,自爱,又有爱人的责任心,希望自己“德日进,过日少”,这样的心越急切,面对别人的劝就越能欣然接受了。
  唐玄宗大家可能对他比较熟悉,他的太太是杨贵妃。其实玄宗他在杨贵妃还没有出现以前,他是开创了“开元之治”,开创了一个盛世,他很不简单。当时候开元盛世之时,有一个大臣叫韩休,常常给玄宗进谏。玄宗常常被韩休进谏,所以有时候,比方刚好在玩乐、打猎,乐不思蜀的时候,会突然问旁边的人说:“我现在做的事,韩休知不知道?”你看人其实都很有良知,自己在玩乐的时候,心里会不好意思。结果这么一问,不过一会儿,韩休的奏折就来了,“报!”已经来了。所以每一次比较放纵的时候,这个奏折都会以宅急便的速度,会以快递的速度就送到他这里来了。
  结果有一天,玄宗照着镜子有点笑不出来,旁边的近臣知道,就是这几天韩休劝得太厉害了,让皇帝有点郁闷。旁边的近臣就抓住机会了,因为忠正之人,就是特别会得罪这些谄媚的人。所以就看皇帝不高兴了,抓住机会,“皇帝,就是他让你这么痛苦,让你最近瘦了一圈,把他调走,眼不见为净多好。”
  唐玄宗讲了,他说,“每一次韩休劝我,我感觉很不舒服,当时候不舒服,可是后来觉得心里比较安心,他讲得对。一冷静下来,他这么想还是为国为民。反而萧嵩(另外一个大臣),每一次他都顺我的意思,我当时候听了很舒服,可是回来心里一想,很不安,听了他的话,可能人民就要受害了。所以还是要多听韩休的话”,然后唐玄宗讲:“反正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还是很值得。”您看,他为什么能听劝?他有爱民之心。
  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当老师的人,小朋友都听我们的,教别人教多了,都是讲给别人听,听别人劝就不容易了。所以我有一个朋友他就说,娶太太不要娶小学老师。这个朋友的名字我不能告诉大家,我怕他会惹来杀身……不是,当然忠言逆耳,人家也是一番好意劝我们。他说:“找对象不要找小学老师,因为小学老师,在学校是小学老师,回到家里还是小学老师。”喊她先生像喊小朋友,“你快一点快一点,慢吞吞的,搞什么鬼!”所以看别人多了,讲别人多了,有时候反省自己,接受别人劝的态度,往往比较不容易提得起来。
  所以其实我们当老师的转一个念头,接受圣贤人的劝,接受他人的劝,我们的德行就日增了。我们这个受谏的态度,无形当中就影响我们的学生;我们德行上去了,就更有智慧去教育孩子。所以这样利益学生的心,听到劝是高兴的。其实欢喜跟痛苦之间,就是在一个心态的问题而已。能真正自爱、爱人,时时都是处在法喜当中,忠言就不逆耳了,听到别人的劝,如贫得宝,“我不想误了自己,我也不想误了他人”,就鞭策自己,在自己的习性当中就愿意下功夫了。
  明主他想利益人民,怕自己没有能了解自己做得不妥的地方,所以“开敢谏之路”,广开劝谏自己的风气。然后能够听取反对自己的言论,叫“纳逆己之言”。而且这个“纳”字是很有肚量,因为臣子他在劝谏的时候,有时候不见得所有的批评都是很准确,但毕竟他是一份忠诚。所以接着说到了,“苟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欢然之”。他是出于一片对国家、对君王的忠诚,纵使讲得不完全正确,还是欢喜接受,这样他以后就更敢劝谏。而且这个态度,也会让臣子劝谏的时候没有顾忌。因为臣子他要劝君王的时候,事实上他是战战兢兢的。
  在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怎么最近大臣都没有议论政事,没有提一些劝谏呢?为什么?”魏大人说了:“陛下能虚心纳谏,这个是很难得的,应该臣子会愿意来劝。而古人有提醒,要建立信任了才好劝,不然,劝了之后,对方会觉得你毁谤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信任之后而不劝谏,那就是没有尽到为人臣的本分,叫‘尸位素餐’。”所以这里也提到,就是要信任之后,臣子才好劝。其实魏大人常常在引导太宗皇帝体恤臣子、体恤人情,他接着又说:“每一个人的才性又不同,所以有一些怯懦的人,他虽然很忠诚,但是他有时候不敢讲;离你比较远的人,他担心你不信任他,他又不敢讲;领着国家俸禄的,他又怕讲了以后,你不接受,还惹来祸患,所以他有顾忌,也不敢讲。所以可能种种这些考虑、顾忌,就比较少人现在敢出来劝谏。”
  太宗听完以后就想到了:你讲得很有道理,每个臣子要劝谏的时候,可能他还担心真的会惹来杀身之祸。大禹他能“闻善言而拜”,都是这个态度来让臣子劝他不要有顾忌。所以太宗又重新申明,他广开劝谏之路,接纳大家的劝谏。跟大臣讲,希望他们不要有任何的担忧、害怕,直接跟他直言无妨。这是贞观十五年的事情。
  我们刚刚也提到太宗很虚心纳谏,但其实人有时候不容易保持这样的态度。因为可能随着自己所建立的功业多了,称赞、肯定随之而来,慢慢的这个接受纳谏的态度也会退步。
  其实我们自己很冷静感受,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可能是三年、五年了,我们现在那种谦卑的态度,接受别人劝的态度,比起五年前更深切了,还是反而不容易听劝了?这些观照都很重要。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接受劝谏这是谦卑,谦卑提升了,学问就上去了。假如我们听劝的心境反而退步了,事实上我们可能只是增长了一些经典的见识、知识,但在心性上,并不一定随着时光而提升。所以时时观照,恭敬心有没有提升?谦卑心有没有提升?时时设身处地的心有没有提升?这个心地功夫才是真实的学问。
  我们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喊我们,我们有没有赶紧恭恭敬敬的答应?那不只是父母呼是这样,身边的人有事找我们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马上以恭敬的态度赶紧做回应?“曲礼曰:毋不敬”,时时都要保持这个恭敬、慎重的态度,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这个才能“德日进,过日少”。太宗也是我们的好老师,他好的部分我们见贤思齐,他不妥当的部分我们也引以为戒,这样就善学了。在贞观十八年,太宗对着长孙无忌这些大臣说到了:“人臣对于帝王都是顺从,而不敢忤逆,而不敢进直言,都是讲好听话让皇帝高兴,但是我不希望这样。
  我希望今天提出来,让大家提宝贵的意见,来纠正政治上的过失,还有我的过失,不能有隐瞒,你们每一个人依次都要讲。”结果长孙无忌还有身边几个大臣马上讲了,说:“陛下圣明,老百姓都受到很好的教化,天下是太平的,臣观察的情况,没有过失。”几个人都是这个反应。

顶部
 
南京诚敬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苏ICP备14059449号
電話:025-58553676 傳真:025-84369466-888 郵箱:cjrwh@sohu.com
公司辦公地址(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农商街228号诚敬儒文化
华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中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及客服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