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關於誠敬儒資訊中心文化服務產品服務文化樂園招商加盟招賢納士聯繫我們
 
文化乐园
    德育故事     经典精读     儒家有约     圣贤恩泽     修学次第     善文赏析     其他资料下载    德音雅乐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为:首页 >> 文化乐园 >> 经典精读
 
《群书治要360》74
作者: 发表时间:2016-10-25 浏览次数:767 次

第二十五01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君道”谈到最后一个重点“审断”。最后这一段是景公问晏子,古代离散百姓,然后丧失其国的君主,他常见的行为是什么?等于是说这一段,是提醒君王能不能审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带领国家走向兴盛,还是衰败。对国家要审断,治家庭也要审断。

其实这些标准在家庭当中,家庭也有国君,“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是带领着整个家庭,他行为也要作孩子的示范、榜样,建立起好的家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那自己要先在德行当中下功夫。而审断是勘验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一言一行,跟经典、跟道德相不相应?这个要看得清楚。

所以我们走在修行的路上,要常常能勘验清楚,自己真实的功夫在哪里。老子说道,“知人者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是智慧,“自知者明”。我们要先有自知之明,才有可能知人,看得清楚人。因为我们二十四小时跟自己在一起,我们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要看别人就不容易了。

比方我们的内心有好恶、有爱憎的话,“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我们没有发现我们的心念偏了,心偏了,看什么人事物难免都有偏颇,那怎么知人、怎么知事呢?所以修身、正心,是治家、治国重要的大根大本在这里。

我们看这一段,也是审断我们自己立身处世,有没有同样犯这一些习气,进而赶紧去修正。我们学习古人这些教诲,重要的态度就是每一段,自己我们是当机者,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假如在学“君道”的时候,心里都想,那是当国王的事情、当天子的事情,那可能受益就有限了。

我们来看当下,晏子:

【对曰。国贫而好大。】

国家贫穷,但好大喜功、好虚荣、好面子。已经很贫穷了,还常常挥霍,那铁定国家的经济就会垮掉。同样的,一个家庭绝对也不能家贫而虚荣、好大喜功。我们仔细观察,一个人很好虚荣、很会花钱,都跟他小时候成长的习惯有关系,很多孩子家里面小时候挺有钱。

比方从商,十年、二十年过去了,家道衰落下来,没有那么有钱。可是这些年轻人二十几岁,他花习惯了,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当父母的人、长辈的人,经济宽裕的时候,还是不能让孩子奢侈乱花钱,不然会误了他的一生。谁能保证他一生都是有钱花、富裕呢?而且只要小时候奢侈,福报铁定在他成年的时候花光。

所以小富从勤俭,勤劳、节俭,他这一生的福才能保持下去。从这一句我们看到不能虚荣。那父母要很敏锐,孩子的心形成了什么人生态度,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那孩子都七岁、八岁了,长了他什么善?救了他什么失?

而且人只要勤俭,他就懂得惜福,他就不张扬。所以“俭”有很多美德。节俭的人,他省下来钱,他可以去帮助别人,增长他的仁德之心。台湾陈树菊小姐,她是卖菜的,那一把菜才赚一点点钱,可是她一生捐了一千多万。节俭的人有没有仁慈心?当然她父母要引导得对,她就有仁慈心。她省下一些钱,父母适时的让她去了解民间疾苦,她就可以去帮助他们了。节俭假如变吝啬就不好,就不仁了。

节俭的人他不贪心,所以他有道义,不义的事不能去贪。节俭的人,有礼,很恭敬,恭敬金钱(不乱花),节俭再去事奉他的父母,这个就是有礼、懂事了。节俭又传给后代,他有智慧,“勤俭为持家之本”。但是我们现在冷静看,现在把勤俭教给孩子的比例高不高?不高。“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所以爱假如没有智,没有悲智双运,想利益孩子、利益他人,都不容易。

我们看这第一点,就很提醒我们不可贪名、不可虚荣。

【智薄而好专。】

您看所有的句子,最后都回到修身跟修心上。智慧有限,还非常自专自大,这就是傲慢起作用了。其实我们想想,孔老夫子是至圣先师,没有一丝一毫的傲慢,那我们有什么好傲慢的?包含《三字经》讲的,“昔仲尼,师项橐”,才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会的,夫子不会,向他请教。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讲这句话,是他做到了,所以他是圣人。做到再说,是圣人。我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除非我们把傲慢放下,不然这一句话还是知识而已。所以这些教诲最重要的能入心,变成我们的心境,变成我们的态度,这句经文就利益了。

俗话讲的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傲慢真的转成谦卑,气质一不一样?你们怎么陷入沉思呢?气质铁定不一样,为什么?相由心生。而且这一句话,我们再从我们自己的人生来省思,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两三代人比较缺乏。坦白讲,我们现在学都叫补习,有没有?就是不足在补习,那我们怎么可以学一些了,然后感觉态度好像比人家懂很多。甚至于问人家,“你学传统文化多久了?”“半年。”“啊,半年哦。我都学八年、九年了。”告诉大家不能只看相上的东西,八年、九年要有一句入心才受益。可是人家才学半年,可能他是孔子的后代,人家家教很好,你不能看相。

而且真实的学问是自卑而尊人,时时能尊重他人,这个才是学问。为什么会尊重人?因为他真正认知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呢,一切人、一切灵性都有明德、都有本善,他都有圣贤人的明德,怎么不值得尊重呢?你说,“可是他有坏的习惯。”那是习气,又不是真正他的明德。我们都学了,要用真实的去看人,不要用他的虚假,不要看着他的习气,对他有成见,那变成我们迷了,著相了,著在他的习气,看不到他的真心,那叫认假为真。

韩愈先生又讲了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术业”,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功夫。厨师,他厨艺很厉害;他是工匠,他雕刻;水电工;那些能力,我们假如没有涉略,没有深入,我们也不会。所以每一个人体悟不同,每一个人的生活能力不同,他谋生活的专业能力也不同。

包含比方说,我们现在学习的君臣关系,有没有说学传统文化的人,就一定很清楚君臣关系?诸位学长,我们这一段时间都是谈“君道”,从方方面面来了解一个为上位者,一个为领导者应该遵循的道德,看了以后觉得满身过失,我自己都没做到。所以说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原来比起经典,俗话讲差得一万八千里。可是自己没有学这些经典,还自我感觉良好。对啊,我对人都挺笑脸的,可是那些伦常自己不懂。所以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问其深无底,其广无边。

我们学传统文化,甚至在跟人家分享、授课,大众看到我们,很尊重、很恭维我们。这个尊重、赞叹、恭维,对我们有没有影响?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赞叹不醉人,自己也会感觉很舒服。我们几次跟大家有提到,夫子讲的,“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你们都不配合一下,我算了一下,这一句话已经应该是第五次出现了,它还没达到二十一次,我要到二十一次的时候才会伤心难过。您看那些肯定、赞叹的话,听了很高兴,想一想,我真的有这么好吗?不然慢慢的自己都错估自己,审断不清楚自己的真实功夫在哪里。

大家都恭敬,恭敬到最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行,管理也行,做什么事都没问题,只要有《弟子规》,有传统文化,万事OK。不是的,术业有专攻,还有人生经验、历练,那个是很宝贵的东西。“理有顿悟,事要渐修”,坦白讲,我们学经典的时候顿悟了没有?知道而已啦。有没有悟到?往往发生一些事情,自己做错了,“啊,原来经典就要用在这个地方。”那叫悟到。好,“原来就是要这么用”,下次用出来没有?也不一定,悟到跟做到,它还有一段起起伏伏、进进退退的时候。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句话,叫“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浮躁是第一门功夫,要把它降伏,要从急躁变成从容、稳重。我这一个礼拜,好几次都因为匆忙出状况。比方便当盒没有锁紧,结果拿起来往外走,“铿!”只拿了个盖子,然后饭盒铿锵、铿锵滚下去了,里面还装了点吃的东西,什么叫狼藉,我就知道了。你看匆忙之外错上加错,暴殄天物,东西掉地上去很浪费。比方剪指甲,把指甲刀一拿出来,拿得太匆忙,指甲刀掉到地上,指甲刀尖尖的,“喀!”木头的地板缺了一块。

每天发生的事情,提醒自己习气在哪里。突然感觉到满身过失、习气,不知道在一天当中出现过多少次。当然也不能气馁,不然今天可能就在棉被里哭,就不能跟大家见面了。还是要信任自己,但是要更把功夫在自己每一个念头,跟每一个当下当中,要定下心,要沉稳。当然这个功夫,都是在我们行住坐卧当中,不可散乱,不可妄想太多。一不专注了,事情就出来了。

人要有定力,首先要培养随时随地很专注。大家现在专不专注?我们有没有听着听着,灵魂又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您看,随时随地都是道场,都是练功夫的地方。所以《弟子规》句句当中也都是在练人的定力。“步从容,立端正”,“缓揭帘,勿有声”,“事勿忙”,您看这一些都是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培养出专注、定力。比方我们读经,读着读着很容易就出去了,专不专注?所以小朋友从小就学一字一字指清楚,眼要到,心要到,就不容易分神。

人家恭维我们,我们也要很清楚自己的问题,自己有几两重,自己的长、自己的短、自己经验的不足在哪里。赶紧好学的去请教,为什么?毕竟我们责任在身,赶紧有经验、有能力,才能把事情做圆满。假如我们有责任,又不好学,铁定会给这一份事业、这一件事情,添加很多的错误、很多的耽搁在里面了。所以要好学、好问,不可傲慢,不可说去问人很没面子。修行一定要把虚荣放下,把面子放下。

我们再看下一句讲:

【尚谗谀而贱贤人。】

崇尚下属谄媚、巴结,或者进谗言的风气,轻贱了贤德之人。贤德的人正直,代表君王不肯听老实话,就疏远这些人了。

《出师表》当中有一句很精辟的话,我们复习一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我们复习一下《谏太宗十思疏》最精辟的一句话。哇,这个头大了,每个人觉得精辟的不同,我们看我们默契怎么样。“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您看,一个国家的兴跟衰,同一个君王,为什么发生在他的身上?一开始真诚,后来呢?我是皇帝了,我无所不能,就傲慢了。傲慢到最后,连亲生骨肉都跟他可能变成行同陌路。

大家看前面几句,我们复习看看,整个“君道”。不可贪名,是吧?就治贪心。然后还有“杜谗邪”,要杜掉谗言。然后要“尊贤”,您看,不可“贱贤人”。您看这整段话,其实差不多把我们所有“君道”的重点,都含在里面了。我们都很佩服古人的脑子,到底装了哪些东西,怎么一讲起话来,什么重点全部都讲出来。我们相信,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厚积这一些道德学问,然后自己又在家族,又在人生当中去历练、去锻炼,所以这些理,他都领纳在心中,都可以娓娓道来。

诸位学长,请你明天去劝你的领导,你准备好了没有?讲的时候,可不可以第一、第二、第三,讲得非常层次分明,然后让领导者听了很清晰。这要练哦,有时候跟领导劝的时候会发抖,有没有?有时候讲不出话来。我就常发现我们的同仁跟我讲话都会发抖,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太凶,所以每一个现象都可以发觉自己的问题。

这里提到的,就要有非常的智慧去判断,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谗谀之人、什么是圣贤之人。在《论语》当中有一个感叹,有一个大臣他三次被起用,三次被罢官。他讲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他提到,因为身边的人劝他,那你可以到其它的国家去当官。他说到,我用正直、忠正的为臣之道来事奉国君,只要国君不能听正直之言,他好大喜功,他纵欲,那被三次罢黜是正常现象。而且以这样的直道去其它的国家,也照样会被罢黜的。只要没有真正的贤君在位,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顶部
 
南京诚敬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苏ICP备14059449号
電話:025-58553676 傳真:025-84369466-888 郵箱:cjrwh@sohu.com
公司辦公地址(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农商街228号诚敬儒文化
华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中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及客服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