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關於誠敬儒資訊中心文化服務產品服務文化樂園招商加盟招賢納士聯繫我們
 
文化乐园
    德育故事     经典精读     儒家有约     圣贤恩泽     修学次第     善文赏析     其他资料下载    德音雅乐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为:首页 >> 文化乐园 >> 德育故事
 
小故事真智慧 06
作者: 发表时间:2012-10-31 浏览次数:1453 次

第一部分 德育故事  信 第一段

冒雪还书

  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宋濂。他小时候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借书。大户人家的态度有点傲慢,借他一本很厚的书,跟他说:“借你十天,到了期限要立刻给我还回来。”结果十天以后,下了一场很大的雪,主人就觉得他一定不会来,但是时间一到,宋濂冒着大风雪把这本书送了回来。大户看了也很感动,就对宋濂说:“往后我们家的书,你都可以借。”所以,建立了信用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师生恩谊

  明朝有个忠臣叫左忠毅。有一年,左忠毅公担任了主考官,来自各地的读书人正要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左忠毅公时时都想着要为国家举贤荐才,所以在考试前夕就微服出巡,穿平民的衣服,到离京城附近比较大的一些寺院里去找贤才。为什么不到酒楼去找?有钱住酒楼的人,是否是贤才?很难说,因为好逸就恶劳。以前的读书人都很刻苦,学问才有所成就。所以,左忠毅公就到寺庙去巡视,他走到了一个书生旁边,这位书生写完文章太累就睡着了。左公看完他写的文章,深深感受到这位读书人对于国家有一种忠诚,对于人民有一种使命感。左公看完很欢喜,随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年轻人的身上,这个年轻人就是史可法。
  后来正式考试,在阅卷的过程中,左公一看到这篇文章,立刻就想到是谁写的。因为文章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他的气节和志向。所以就把他面署第一,后来史可法考上了状元。考上状元以后,上榜的学子都要去拜主考官为师,所以那天史可法就去拜访老师和师母。一进门,老师左公就对他的夫人说:“往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的儿子,而是这位学生。”所以,读书人不担心自己没有子嗣,担心的是唯恐不能把圣人的道德学问承传下去。自己没有子嗣,只是影响一家;道德学问没有人承传,将影响后代的子孙。他们的心中时时想着要为国家举才荐贤。
  左公看到史可法心生欢喜,因为他帮助国家选了一位非常好的栋梁之才。后来左公与史可法同朝为官,一起效忠朝廷。因为明朝末年,宦官当政,左公被乱臣陷害,关到监狱。史可法非常紧张,害怕老师在监狱里受到残害,想尽办法要去探望老师。他的老师确实备受酷刑,用烧烫的铁片捂在眼睛上,膝盖以下也被切掉了。史可法心急如焚,就去求狱中的士卒。这些士卒也被他对老师的一分孝心所感动,就建议他伪装成乞丐的模样,混进监狱里去。
  史可法走进监狱,缓缓地朝老师的方向走过去。当他看到老师的身体状况,不禁失声痛哭,扑在老师的面前。左公虽然眼睛张不开,但耳朵还可以听得到。当他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非常警觉,用他的双手把眼睛撑开,目光炯炯看着史可法。他说:“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你如何可以让自己身陷危险的境地?与其让这些乱臣贼子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把你活活打死。”说完之后,左公就捡起身旁的石头往史可法的方向投掷过去。史可法看到老师如此震怒,就立即离开。左公为何如此生气?唯恐学生的安危、国家的前途受到影响,纵使他身陷这样大的痛苦之中,念念也没有为自己,还是为国家,为自己的学生。
  后来左公去世了,史可法担任国家的要职,带兵在外。他带兵在外的时候,都没有到床上睡过觉,让士兵分成三队,轮流跟他背靠背休息,守夜。他的士兵看了以后,也很感动,就说:“大人,这样下去会损害你的身体。”史可法对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敌人来犯,让国家受到损害,那我就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我的老师。”老师教诲要念念为国家,史可法确实不敢忘怀,所以回馈师长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
  后来史可法每次回到他的故乡,第一个不是回家,到哪里去?先到老师的家里。虽然老师不在了,他的师母还在,还有老师的后代子孙,他都竭尽全力奉养照顾,确实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曾参教妻

  春秋时代有一个故事。曾参的太太有一天出门买菜,她的孩子吵着要去。他太太对小孩说:“不要吵,你不要跟我去,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儿子就不吵,也不去了。他的太太从市场回来,看到曾参正在磨刀。他太太很紧张,就跑过来说:“我跟孩子开玩笑的,哄哄他,你还当真?”曾参对太太说:“假如你骗孩子一次,可能你这一辈子所说的话,他都不会相信,所以还是得按照你的承诺去做事。”
  所以,为人父母,“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人往往在很高兴的时候都会随口承诺,这很不恰当。很多大人在打麻将的时候,孩子要什么,大人都同意,以后孩子知道,大人打麻将的时候,最能要到东西。这些都要注意,不然孩子学到的不是老实,而是察言观色。有没有发觉现代的孩子眼色特别厉害?这不好!如果不老实的话,将来孩子的人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东汉光武帝时代,有个大臣叫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在国家做司空,是个很大的官职。当时,光武帝的姊姊湖阳公主的先生去世了,她独自在家寡居。湖阳公主跟光武帝在谈话中,透露出有意要嫁给宋弘,因为她觉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王亲贵戚下嫁给下属官员,这个官员马上就变成皇亲国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那是很荣耀的。
  光武帝就向宋弘探听口气,看他愿不愿意把原配放下,娶他姊姊。一般人都是希望能够攀到这门亲事的,宋弘则不然。他听了以后,就对光武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之妻就是形容原配,陪伴我们胼手胝足一起创造家庭的太太,岂能抛弃!
  宋弘说话很有善巧,他先对皇上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皇帝听到此话,就会提起道义之心;接下去再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如此,皇帝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就不强人所难。
  宋弘虽然只是拒绝了这件婚事,但他影响的范围却非常大。因为他是朝廷的达官,假如他娶了皇帝的姊姊,将会造成朝廷不好的风气。而他如此有道义,也端正了朝廷重视情义的风气。相信当时所有的官员一定不敢把原配休了,假如休了,一定会受到所有舆论的斥责。确实,读书人所做的每件事,都要为国家社会负责,不只是为当时的国家社会,还要为以后的国家社会。这些风范都是无量功德,假如没有宋弘演出这样的好戏,我们就没有学习效法的机会。

张劭待式

  在汉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劭。他在太学里认识了另外一个朋友叫范式,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后来离开太学,他们就相约两年以后的某一天见面。结果两年以后那一天,张劭就跟他母亲说,我们两年前约好了,他今天一定会来。因为两家相隔几百里,所以他母亲不相信。不过张劭很有信心,他说范式是个重承诺的人,一定会到,果然那一天范式真的来了。
  后来张劭病危,就跟他的太太说要告知范式,说他一定会全心全力照顾他的家人。张劭去世以后,正要安葬,因为范式还没到,所以如何安葬,好像都不能做主。后来范式赶到了,棺木才顺利葬下去。以后,范式对于张劭妻儿的照顾和安排果然都非常的好。

季札挂剑

  在春秋时代,有个人叫季札。季札要代表吴国出使鲁国,这是属于外交工作。在出使的途中,经过徐国,徐国国君请他吃饭。在吃饭过程中,国君就一直盯着季札腰带上的宝剑。季札看到国君的眼神,就知道他很喜爱这口宝剑,这是“视思明”,看了以后他就明白了。但是按照礼仪来说,代表国家的使臣都必须佩戴宝剑。所以,他心里就暗想,等我完成任务以后,再将这把剑送给他。
  他出使鲁国回来,又经过徐国,就去把剑送给徐国国君,不巧国君已经去世了。季札立即就赶到国君的墓前给他行礼。行完礼以后,就把自己的宝剑挂在墓边的树上。他的随从一看,就对他说:“主人,您这样做太过了,因为您并没有答应要把剑送给他;而且纵使你已经答应给他了,他也已经死了,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再把剑挂在那里。”季札接着说:“始吾已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我的心已经起了此念要送给他,如何可以因国君之死,而违背了我心里的承诺!古人的信用是在起心动念上修,对于自己所起的一念都不愿意违背。

郭伋亭侯

  在东汉时代,有个官员德行很好,名叫郭伋。他担任某地的地方官,当他在某村巡视时,突然有一群孩子跑到他面前,对郭伋说:“大人,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郭伋算了一下时间,然后对小孩说,我某年某天会再到这个地方来。说完孩子们就送他走了。下一次郭伋又到这个地方来巡视,跟孩子约定的时间还差一天,他提前了一天。郭伋就跟仆人说,我们今天不能进去,因为如此就失信于小孩。所以,郭伋就在村外的野亭子过了一晚,隔天他才进村,而那些孩子都在那里等他。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纵然是再小的小孩,也不愿意失信于他们。所以,光武帝非常赞叹郭伋的德行,称他是“信之至矣”,他的信用已经达到了极致。

朱晖许堪

  在汉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朱晖。他在太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同学叫张堪。张堪在旁边观察朱晖很久,觉得他这个人很讲义气。所以,张堪就跟朱晖说:“以后如我有什么三长两短,你是否能帮我照顾妻儿?”他们两个虽无交情,可是张堪这番话是把他当作很信任的朋友。朱晖觉得很突然,所以没有回答。结果没有过多久,张堪真的死了。朱晖听闻这个消息,就带了很多财物去看张堪的妻儿,他的儿子跟着他一起去,很纳闷。他就问父亲:“您从来没有跟这个人交往过,为什么您要来帮助他?”朱晖说:“张堪能这样地信任我,代表在他心上已把我当作知己,而他这样的态度,促使我在心里也把他当作朋友。既然已经把他当作朋友看,就应该尽心尽力照顾他的妻儿。”

光父教诚

  司马光是宋朝的一位名臣。有一次,他跟姊姊在剥青核桃。姊姊刚好有事离开了一会儿,他们家的仆人就对他说,你只要用热水烫一下就很好剥了。后来他姊姊一回来,看他剥得特别快,剥了很多,就问他:“你如何剥得这样快?你何以知道要用热水烫一下?”司马光立即回答,我自己本来会的。他的父亲听到了很警觉,立刻告诉司马光:“自己有多少本事就说多少话,不要欺骗别人去逞能。”父亲慎于始,初次逞能撒谎,就帮他纠正过来,才成就了司马光的德行。司马光曾经说过:“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谁的功劳?父亲家教的功劳。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讲话也要谦卑,不要常常说大话,不然孩子也会学坏。

取信于民

  在战国时代,秦国变法,就是众人所知的商鞅变法。那时因为秦国的政府,可能在信用上已经失去了人民的公信力,所以商鞅变法之前就做了一件事。商鞅拿了一块木头,在上面写着:“只要把这块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就可以得十两银子。”民众在一旁观看,都没有人去动。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人民失去了信心有多久了?现前我们在家庭、在社会当中,要重新建立信用,也要用很大的耐心和真心去做。所以,商鞅把钱币从十两加到二十两,又加到三十两,最后加到五十两,才有一个男子走过来,说搬一搬试试也好。搬了以后,果真给了他五十两。人民看到这件事就相当惊讶,感受到当时的官府言出必行。当然除了言出必行之外,也不能朝令夕改。所以,国家也好,团体也好,决策人在决策以前要相当谨慎。但是只要决策之后,就不要轻易去改变,不然底下的人会无所适从。

夫子失言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夫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造叛乱的武器。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结果?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了他的企图,就把夫子包围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子说:“您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您走。”夫子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掉了。撤掉以后,夫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回魏国,告诉国君。”子路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夫子就跟子路说:“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守,而且纵使我去通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以舍外在虚幻的东西,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摘自《小故事真智慧》

顶部
 
南京诚敬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苏ICP备14059449号
電話:025-58553676 傳真:025-84369466-888 郵箱:cjrwh@sohu.com
公司辦公地址(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农商街228号诚敬儒文化
华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中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及客服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